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及教研人员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骨干队伍,汇集优质资源,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子学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2025年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成果大赛暨教师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赛促教,赋能AI教育创新
二、面向群体
(一)中小学信息科技、科学类、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等承担人工智能内容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
(二)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校外培训机构从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国内高校(含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师范类在读学生。
三、赛事时间
(一)参赛报名开始时间:2025年9月20日
参赛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5日
(二)参赛材料提交开始时间:2025年9月30日
参赛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四、比赛内容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应遵循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等文件精神,围绕人工智能的感知和体验、理解和应用、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等方面,设计一个教学案例。案例可以为单课时设计,也可以是系列课程或项目式学习单元。
教学案例应具备科学性与应用性,体现新课标素养导向,符合人工智能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同时,案例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合理选用教学资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设计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创新设计教学模式。
(二)说课展示
聚焦教学设计案例进行说课展示,系统阐述教学的设计依据及整体考虑,包括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以及环境、资源与教具辅具的创设运用等。
参赛者需录制说课视频,基于提交的教学设计案例,系统、有条理地进行阐述,时长不超过15分钟。
(三)成果报告
围绕教学案例的实际应用场景、主要成效等方面撰写成果报告。同时,还需要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过程,总结教学资源、环节设计及创新模式在实践中的有效性,以及多元评价体系对教学改进的实际作用。
结合实际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人工智能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体现对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的深度思考,立论扎实,针对性强。字数不超过3000字。
五、参赛流程
(一)参赛报名
大赛官网注册报名,通过资格审核后,按要求缴费并提交参赛材料。报名费为500元/人,其中中国电子学会烛光义教、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项目相关参赛人员以及学生参赛人员报名费为300元/人。
(二)初赛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组织评审专家以线上方式对收到的参赛材料依据《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成果大赛评分标准》(附件)进行评审,并对参赛人员择优进入决赛。
(三)决赛
决赛将采用现场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人员需在现场进行限时模拟授课并接受评审委员会现场提问,获得最终评分。决赛举办的具体时间、地点请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四)证书颁发
获奖名单将在大赛官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参赛人员将获得由中国电子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获奖结果可网上查询。符合条件的人员可申请成为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入库讲师专家。获奖的优秀案例将收录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继教”、“京师模力”等平台上进行推广。
六、奖项设置
初赛和决赛按校内组、校外组和学生组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
七、注意事项
(一)教学成果须为原创,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禁止提交完全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生成的参赛材料,严禁输入个人隐私数据。如涉及侵权行为或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人员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二)所有报送材料视为参赛人员同意用于比赛官方平台展示交流,涉密内容须做脱敏处理。
(三)所有大赛具体实施办法与相关事宜,以大赛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八、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李老师 王老师
联系电话:010-68600721 010-68600711
官方网站:https://px.cie.org.cn
附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成果大赛评分标准.docx (请右键:将链接另存为)
中国电子学会 北京师范大学
2025年8月26日